搜索
液压圈 门户 观点 查看内容

[李锁云]自主创新驱动徐工转型升级

2014-1-28 16:25| 发布者: 液压哥| 查看: 2717| 评论: 0

简介:  徐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突破技术创新 问:请介绍一下徐工在核心技术、产品整机技术、主导产业链技术三个层次上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着力点的?   李锁云先生:在工程机械产品整机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徐工有两大 ...

  徐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突破技术创新 问:请介绍一下徐工在核心技术、产品整机技术、主导产业链技术三个层次上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着力点的?

  李锁云先生:在工程机械产品整机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徐工有两大着力点:一是全球对标、主攻高端、高举高打;二是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突破创新。

  工程机械行业近几年迅速发展,绝大多数技术难题已被攻克,但是仍有10%左右的技术难题未能破解,而这部分的难题,每一个难题的攻克都将是迈向世界工程机械技术之巅的一大步,此类攻艰任务就是徐工正在全力进行的“主攻高端和高举高打”。徐工每个产业板块都有一个“对标全球主要对手的赶超计划”,如起重机械有“G计划”,就是力拼三年,在产品技术、质量、海外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上全面赶超德国利勃海尔;挖掘机械有“T计划”,对标的是日本小松,同样是全方位的赶超。包括一些新兴的中小板块都有类似的赶超计划。徐工创新战略整体对标的则是全球行业第一的美国卡特彼勒,重点推进“三高一大”即高技术、高品质、高性价比、大吨位产品研制,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特色,追求准确的市场导向和市场定位,满足用户追求最好质量、最稳定性能、最低使用成本、最高作业效率和最有力融资及服务支持的合理期望,用“三高一大”和差异化、智能化、成套性产品冲击全球市场。

  徐工始终坚持,国家鼓励支持的战略方向都是企业的创新方向和产业方向。国家鼓励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徐工十年磨一剑,从2002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全地面起重机,到推出全球最大吨位1600吨全地面起重机,在这一领域3次获得全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该领域唯一的全国科技进步奖。“全球第一吊”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7月5日在中石化烟台基地完成全球首吊,轰动全球吊装行业;国家鼓励智能化装备制造,徐工嵌入智能技术的军工产品、遥控版“钢铁蜘蛛侠”—— ETll0步履式山地挖掘机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再次获得该领域唯一的全国科技进步奖;国家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突破,徐工快速推出LNG轮式装载机和混合动力挖掘机,推出绿色施工成套装备,均已批量产销;国家聚焦城镇化和高铁、城轨、地铁建设,徐工高铁、桥梁及隧道专用施工装备、成套环卫装备快速形成产业化,推出亚洲第一高的100米登高平台消防车;国家聚焦资源战略,徐工70吨以上大型矿用挖掘机快速做到国产品牌第一位,12吨大型装载机唯一实现国产化,并推出130吨大型矿用挖掘机和全球载重最大的400吨矿用自卸车等成套矿山机械,涉足新型油气钻采装备、水利专用施工装备,研究高端海工装备;国家加快农业现代化,徐工面向“三农”专门研发的全新小型工程机械迎来发展春天。

  在主导产业链技术的突破上,徐工的着力点就是走出一条“三路并举”的独特道路:如徐工诸多关键零部件创新项目上:一是自主突破了高端液压油缸、新型电控变速箱、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二是以两家欧洲并购企业及欧洲研究中心为平台,从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中,正加快突破阀、马达液压系统等核心技术;三是与德国、美国等多国企业合资,通过协作创新,突破了高精特回转支撑、湿式驱动桥等关键技术。新材料升级项目上,也是通过协作创新,徐工与宝钢联合攻关高强度钢材研发。

  李锁云:徐工不断构建全方位开放创新体系

  问:向其他行业一样,工程机械行业在构建开放性创新体系过程中也一定是曲折的,而徐工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经验?

  李锁云先生:布局打造全球协同创新体系上,徐工同样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1993年,徐工的工程机械研究所成为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了以研究院、事业部及分子公司技术中心、主攻专业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研发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徐工拥有6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技术研究和创新开发相关工作。此外,徐工还拥有一支高级工为主的高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其中包括800多位技师和高级技师。今年徐工的技术创新体系工程建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今年初,总投资10亿元的徐工研究总院启用。以此为平台,正加紧三方面国内外的研发布局:一是积极创建国家级研究实验室,建设工程机械综合试验场;二是在完成南京研究院建设的基础上,与院士团队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合成立的工程机械先进技术研究院等联合创新平台机构分别在上、长春等地建设并运行;二是投资3亿多元的欧洲研究中心在德国克雷菲尔德市全面运营,将吸引 100位欧洲高端科研人员,重点攻克一批核心零部件和新型主机关键技术。此外徐工在美国、巴西等海外研究中心正在建设中。

  李锁云:知识产权与人才战略:注重抓实三个一批

  问: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徐工聚集了一批专业人士,而且也在知识产权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徐工去了的成就吗?

  李锁云先生:徐工自主创新战略的主要思路是注重抓实三个一批,即凝聚培育一批关键创新人才,落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聚焦突破一批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使徐工自主创新工作走在全国装备制造业前列,初步形成了世界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徐工6000多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100多名国内最高端工程机械领军型技术人才,还有近100位德、美等工程机械专家在全球各地服务于徐工创新工作,这些领军专家成为徐工在工程机械领域知识产权战略突破的带头人。

  为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技术,徐工集聚全集团并嫁接全球、全社会的研发资源,近三年,年均完成大型研发项目100项以上,重大项目20 项,并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这些项目在立项时,均有明确的专利技术突破拥有的目标和任务。如我们的全地面起重机研发项目在攻关中,核心技术共受理专利约400项,其中发明专利100多项,并两次获得全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奖,如此众多的殊荣集中于一个重大产品门类的突破上,在全国机械行业是非常罕见的。

  通过创新项目的有效拉动,近三年,徐工获得授权专利数量持续翻番增长,累计拥有有效专利2000多项,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先后研制出100多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次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问:上面您为大家介绍了徐工取得的一些列成就,让大家见识到徐工的喜人的成绩,那么徐工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绩的呢?

  李锁云先生:在知识产权战略突破及项目创新上,徐工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做法:一是发挥徐工全球协同技术创新平台,利用全球技术资源协同创新。如强化了与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的合作创新,建立了徐工工程机械先进技术研究院;并引进日本专家推进的高端液压油缸可靠性提升项目,与德国专家共同推进的新型电控变速箱项目,及与德国亚琛地大学共同推进的工程机械整机节能减排技术项目等,均以“徐工骨干+外籍专家”的联合攻关和项目催化模式,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效果;快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核心技术。

  二是实施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激励机制,重奖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核心专利突破的项目团队。如被行业誉为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四个一类重大创新项目,每个都给予1000万的重奖。并试点项目激励和专利技术突破激励机制,主要是将技术人员总收入的40%拿出来专门用作项目性分配,以此激励项目性创新和专利性创新。

  通过知识产权战略、核心技术人才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的突破和持续的变革发展,徐工初步形成了一批全球影响的百亿级规模的工程机械子板块:起重机械世界第一;道路施工及养护机械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成套混凝土机械跃居世界第三;铲土运输机械中国第一;创建三年的挖掘机械全线超越外资品牌,跻身中国行业前两强;并打造出消防装备、小型工程机械、桩工机械、非开挖机械等一批数一数二的行业小巨人。

  李锁云:徐工坚持走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之路

  问:上面您为大家介绍了徐工取得的一些列成就,让大家见识到徐工的喜人的成绩,那么徐工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绩的呢?

  李锁云先生:徐工作为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在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方面做了不少探索。

  早在1995年,徐工就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徐工机器人化工程机械现代集成制造应用工程”,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第一个863项目,就是把信息技术跟工程机械产业相结合,通过那个项目的驱动,我们当时做出了中国第一代自动化工程机械的产品,包括自动装载机、自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搅拌站,而且得到了相关部委的重视。后来工信部提出“两化”融合,也是这么一个过程。

  到了本世纪初,徐工持续承担了“十五”“863”计划,我们提出了智能化工程机械项目,这个项目是我们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是基于PLM的工程机械产品开发集成平台,把信息化的手段在工程机械的全生命周期中应用。在这个项目下,我们还提出了基于ASP的工程机械网络化服务平台。在这个项目的带动下研制了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控制器,当然也提出了在智能化路面施工的集权作业、系统作业平台。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从2007年开始,“两化”融合,整个工厂的运营管理进行了提高,启动实施了徐工集团整体信息化提升工程,把工厂运营所有的环境都纳入到信息化提升的战略,做的时候我们是分块的。

  我们提出了“智能运营管理”的概念,并且付诸行动,跟客户联系起来,我们进行了系统研发,使客户参与到我们产品概念的研发中,使我们的产品研发更加贴近市场、更加满足客户的需求。


已有0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