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90
- 注册时间
- 2017-12-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本帖最后由 Use 于 2019-2-10 11:49 编辑
很好,安教授,这才是正道,探索有意义的事,干有意义的事,必定你还年轻,又是博士水平,并且有一股冲劲,时间还有的是,只要路线正确、方向正确、坚持下去总能取得成功。特别记住,失败乃成功之母,即使有失败也不可拍,尤其是年轻人。我之所以失败少,是因为在设计院工作了几十年,大量的老设计师成功而严密的设计经验传承给了我们,现在的所有学校的老师们都缺少这种经验,也就是再聪明的博士没有人引路也会发展缓慢,这也是中国大量资金投入到学校而研究成果甚微的原因。因为经验是时间和工作量的积累,没有捷径。年轻的杨华勇院士很有悟性,从搞液压电梯就能看出来,一个电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他能搞出花样,写出很多文章。后来搞盾构,才展示了才华而登顶院士。这是你们年轻人的榜样。现在,杨院士又亲自挂帅,与徐工合作,联合国内53个单位进入工程机械领域,希望解决中国工程机械受制于人的难题。我想应该有所贡献,也是真正考验他的水平到底如何了。大概5年前,工信部和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了42个国内知名企业,凭请了多名国内顶级专家,列了8大攻关课题,建立了攻关平台,我们是一个小小的民营公司,实力不够不能进入这种平台。该平台国家第一次拨款4000万。5年过去了,好像没有声音了。这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否则不会又建攻关平台。我们既然进不了平台,但三一慧眼识珠,愿意与我们合作,提出工程机械数字化,面对工程机械的领头羊徐工和院士牵头的庞大团队,对我们压力很大。但压力会变成动力。我们会继续努力吧我们的事情干好。也欢迎你参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