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ANY收购PM成就了谁?

热度 2已有 1997 次阅读2012-4-20 11:48 |个人分类:行业观察| 收购

 几天来,三一重工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成功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普茨迈斯特公司的消息成为不少同行谈论的话题。一家2009年刚刚进入德国的中国企业,在不到3年时间便成功收购一家尚在赢利的德国公司。《商报》在报道中说,三一集团的收购行为开拓了一个新领域,还从未有过中国企业收购如此规模、尚在健康运转的德国传统企业。三一集团在业界的良好形象和口碑大概也消除了不少德国人的疑虑。
      其实,作为同行,我对这两家公司都相对于熟悉,因为至今还有不少旧同事分别在这两家公司工作,对于此次收购无能从哪个方面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PM公司可以说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泵车生产商,且在中国上海松江有装配工厂(我有幸去面试过)。早起进入中国的大陆的时候,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PM公司仍然坚持德国人品质至上,稳扎稳打的做法。我在德国制造企业有过三年的工作时间,我发现德国企业一个严重的现象就是,德国人对产品质量的严谨可以说达到艺术家的地步,有时候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制造或者设计缺陷甚至整机解体。也许正是因为德国人对产品的严谨态度成就了德国地球制造霸主的地位。但是德国企业有一个很不适应中国国情的现象就是,它们可以允许企业本地化,比如一个企业由当地人管理。当地人文化,但是,德国不允许它的产品本地化。PM公司也是一样,据一个朋友这样说它们在上海的工厂:它们那里恨不得一个抹布一把扫把都要从德国进口,除了人。可想而知,这样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虽然保证了质量但也保证了不菲的价格。
        作为全球混凝土领域的霸主,普茨迈斯特本意即是“灰浆机大师”。1986年,世界上最长的62米臂架车由大象生产出来交付使用,直至近年才被三一和中联重科所超越。
          然而,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楼大厦等基础设施建设早就完成,大象混凝土技术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傲视群雄,其营收额却增长缓慢。2000年时,该公司营收额4亿欧元,2007年达到历史高点10亿欧元,但此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影响,其2010年销售额仅为5.5亿欧元,净利润150 万欧元;2011年预计全年营收5.6亿欧元,净利润600万欧元。
          这一数字显然无法与2011年销售额超过800亿元的三一集团相比。而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已一跃成为年销售额约4500亿元的巨大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PM创始人“Karl已近80岁了,12年未进公司,他自己精力转入慈善和道德研究,孩子又不愿继承他在大象的事业,因此,三一其实是其最好的合作伙伴。”向文波分析大象愿意出售的原因时称。
            确实,由于德国制造成本高企,且企业营收规模无法与三一等国内领先企业相比,大象的毛利率只有10%多一些;而三一重工的产品毛利率约为40%。巨大的毛利差距让大象在全球重要项目惨烈的竞争中雄风难再。
           三一重工计划在2015年实现营业额3500亿的收入,对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我是不做过多的评价,因为就目前来说,我觉得实现这一计划很难,三一重工是全球的工程机械的第六大制造商,混凝土机械方面他的网站上写它是全球第一大制造商,它的经营范围里面主要是重型的机械,混凝土机械、工程机械还有启重机械等等,这些机械其实归结到一点来讲,实际上是跟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关系非常密切的,咱们国家自己的市场,房地产业现在受到宏观调控应该对机械的需求量大大的减少,欧洲这部分它主要需要的是那种小型机械,因为他大量的房子已经都建好了,其实他主要用机械的用于修修补补,还有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但是新兴市场国家今年在全球经济危机之下,地产行业至少也是秋意瑟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喊出3500亿的目标难免有哗众取宠的味道。
          工程机械过度发展,跟我们房地产投资过热、工程建设规模过大,所以这样使得工程机械行业应该是发展过速,但是现在这个投资减速、经济减速,这样就是产能过剩问题应该比较突出,三一重工立足于中国市场,国内市场的变化对它产生了很大冲击。
       而三一目前的收购是为了更好完善自己的海外市场,比如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而大象品牌的价值正是三一所欠缺的,同时,PM在海外的销售渠道也是三一需要。
       前几天问一个三一同事最近情况如何,该同事叹气道:日子不好过!今年加薪无望!我又笑侃道:你们公司不是收购了PM吗?该同事怒道:和我有一毛钱的关系吗?我就是个干活的。。。。。。。。。。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