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产教融合课程之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常同立

已有 30 次阅读2025-8-26 17:25 |个人分类:液压与气压传动

 


近些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其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年轻一代习惯于从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查看问题答案。有人调侃,手机是身体的一部分。目前Chat GPT 产生的大众热度还在持续,人们可以向其提问的任何专业领域问题都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回答。计算机端或手机端均可以访问AI大模型入口。依靠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人们获得回答或答案变得容易而且廉价。

当前,工业4.0已经有了长足的进程,后工业时代扑面而来,世界处于一个科技快速变革的时期。知识及其价值被重新定义,知识或数据的传播方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产业界对从业者的知识储备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从业者的技能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为此,肩负人类职业启蒙重任的大学教育需要改变,以便适应社会的新需求。与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也需要改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帮助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液压与气动领域也不能幸免。

在上述背景下,面向新读者和新需求,作者立足于当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现实与成果,再次重温20世纪70年代以来液压与气压传动方面的书籍,尝试理解行业发展的规律与脉络,编写一本用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日常教学的新书。试图在有限的学时内帮助读者建立必要且充实的液压与气动专业基础,拓展读者对现代液压与气动行业科技现状的认知。

本书主要特色如下:

(1)梳理主干,提纲携领。概括阐述每种液压元件,将其共性内容精炼为一般性理论,便于读者迅速抓住事物的理论本质,如主要结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等。

(2)产品解析,产学融合。结合液压与气动行业现状讲述元件主要技术参数和典型液压与气动元件,帮助读者认知工程应用的基础条件,切实实施产学融合的教材建设。

(3)特性曲线,技术现实。介绍典型液压元件产品的特性曲线,籍以表达该液压元件当前的技术现状。

(4)点明关键,理解全局。受限于篇幅和学时计划,面对初学者的零基础,需要点明液压元件案例的技术关键,为他们的继续深入学习点亮一座灯塔,创造机遇帮助读者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全貌。

(5)基础扎实,结合仿真。既讲述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手工设计的流程与方法,也阐述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计算机仿真的理论与方法。在第1章引入液压系统定量分析与数学建模知识。在第15章集中阐述液压系统计算机仿真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仿真软件展示了液压与气压系统仿真案例。

(6)深讲滑阀,懂插装阀。相比较,螺纹插装阀是新型液压元件,它们的原理与普通液压阀相同或相似,但结构更为复杂,直接向初学者讲解螺纹插装阀结构则需要较多篇幅和课时。本书通过深入阐述滑阀的一般理论,提高读者认知其他类型阀的能力,直至融会贯通螺纹插装阀。

(7)深耕理论,课程交叉。基础理论深挖与新知识层面拓展相结合。例如,用方块图阐述压力控制阀的工作原理,表明压力控制阀和调速阀的反馈控制机理,提升读者对其工作原理的认知深度,帮助读者理解液压阀啸叫现象的物理本质。

(8)跟进国标,图文并茂。符号、术语等阐述执行新的标准。液压元件及回路的图形符号执行新的国际和国家标准。术语、概念和文字描述等也参考新标准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通过附录的中文与英文术语对照帮助读者准确地理解中文术语的含义。

(9)展示先进,继往开来。在可行的限度内,尽量多采用先进液压技术内容替换陈旧内容,呈现液压行业的现代科技氛围。汲取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典型教材之精华,传承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经典,开拓教材的现代化。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错误与不妥之处。诚实地说,这本书稿与编者的理想尚有距离,本着分享素材和方便教学工作的目的,将书稿付印,欢迎读者、同仁、学友、师长多多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在书中多数非直接引用,多用作启示和指导,体现在书中的思想方法等方面。作者尽量将一些案头常读参考文献都列于书后。但难免会有遗漏,这里一并对文献作者的贡献表示感谢!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